微信朋友圈“三大谣言”:致癌 养生 丢小孩
[导读]“不要再买这个菜了!因为它100%致癌!”“您每天刷牙就是在吸毒!不看则罢,一看冒汗!赶快换吧!”这样的消息就像网络版的电线杆男科小广告充斥微信朋友圈,它们多数都是谣言。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研究团队推出微信谣言分析报告,结果显示,这些谣言话题涉及人身伤害、食品安全、疾病养生领域,通过“死亡恐惧”情绪引爆亲友传播。如何分辨这些谣言?其实主要看这些帖子是否为老帖,同时要看消息源是否可靠。
“不要再买这个菜了!因为它100%致癌!”“您每天刷牙就是在吸毒!不看则罢,一看冒汗!赶快换吧!”这样的消息就像网络版的电线杆男科小广告充斥微信朋友圈,它们多数都是谣言。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研究团队推出微信谣言分析报告,结果显示,这些谣言话题涉及人身伤害、食品安全、疾病养生领域,通过“死亡恐惧”情绪引爆亲友传播。如何分辨这些谣言?其实主要看这些帖子是否为老帖,同时要看消息源是否可靠。
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、微信等合作推出微信谣言分析第1期,对今年11月3日~20日期间被微信用户举报为“诈骗和虚假信息”最多的255篇公众号文章进行文本分析。
中大传设学院院长张志安介绍,传设学院与微信团队碰撞后,发现谣言现象较为严重,推出报告,意在利用数据来分析微信谣言的类型特点、传播特征,并在此基础上一起协助网民们炼成“火眼金睛”。
这些谣言文章主题看似广泛,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:激起人们对身体伤害的恐惧和对死亡的焦虑。具体来说,最多的是人身安全(51%),其次是食品安全(38%);排名第三的是疾病相关类(16%)。出于进化而来的生存本能,这些话题会引发大家的好奇去看个究竟,因此很容易出现高点击率和高转发。
超过1/4(27%)的谣言都有使用“100%”、“第一”等数字,这些数据看似客观,实则并无权威出处。用数据这种方式来突出自己的客观性、准确性,以达到夸大和断言的目的,如《太可怕了!未来80%的家庭将面临洗牌,有图有真相!》《不要再买这个菜了!因为它100%致癌!》《这些普通的东东,却能让你增加30年寿命!》等。
这些谣言中,有一个明显特征是文章里面图片的数量很多。统计发现,这些谣言平均每篇文章附带有3.56张图片,由于大家相信眼见为实,这些图片往往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。
编码显示这些谣言中有33%包含死亡唤起,比如,“毁容”“有毒”“致癌”“身亡”等相关词会被经常使用。其中有48%会引起读者恐慌。面对如此严重的后果,人们往往会采用“宁信其有,不信其无”的保守心理,不敢轻易忽略或否定这样的消息。
通过数字和图片这类“不容否定的证据”再加上“有毒、致癌”这样的严重后果,非常容易引发大家的“死亡恐惧”情绪。出于进化要求的生存本能,人类会谨慎对待这类信息,哪怕只有1%的可能性,这些信息同时还会激起人们保护亲友的强烈欲望。
一如何快速辨别谣言
这类谣言具有重复性传播的特点,一些陈年旧帖隔一段时间就会被不同的人稍加修改再次传播。
二看信息源是否可靠
信息源的可靠性往往是判断谣言的重要标准。这些被举报的谣言,大多来自一些段子手账号,其一贯的发帖内容都比较水。
- ·房产互联网变局:电商倒逼线下中介建O2O平台2015.03.04
- ·网络安全与发展谁更重要2014.09.01
- ·微信支付取消商家保证金2014.09.18
- ·未来电商出路2014.08.25
- ·利用互联网创业,找准痛点是关键2015.06.29